我們為什麼會敬佩、嫉妒、憐憫、鄙視旁人:刻板印象內容模型

人們對身邊的其他人,會產生刻板印象,有了刻板印象之後,人們會引發敬佩、嫉妒、憐憫、鄙視他人的反應,為什麼會如此呢?刻板印象內容模型(stereotype content model, SCM)利用溫暖(warmth)與能力(competence)這兩個維度(dimension),提供了可能的解釋。

刻板印象(stereotype)

刻板印象是被廣為熟知的理論,是指人類對某類型人、事或物的一種概括看法,是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,認爲該類的人,都有這樣的特質。但刻板印象是一種偏見,不是每個屬於這類型的人、事、物都真的會有這樣的特質。

對於人的刻板印象

刻板印象可以針對人、事、物,但我們在提及刻板印象時,主要還是指對於人的刻板印象。

這裡所談的刻板印象內容模型,講的就是

刻板印象內容模型Stereotype Content Model (SCM)

刻板印象這個論述,在管理學、心理學書籍中,已經普遍存在多年。人們都已相信、認同刻板印象真的存在,但人們有哪些刻板印象?刻板印象的內容為何?在過去較少被提及。刻板印象內容模型,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釋架構。

刻板印象內容模型指出,人們對於他人(及所屬群體)的評價,可以根據兩個核心維度進行評估:暖度(Warmth)與能力(Competence)。

溫暖(Warmth)

溫暖是指群體或他人,對自己或對於社會,是否有正向意圖。是否是友善、真誠、樂於合作。

非競爭性的群體,如慈善機構,通常被視為高溫暖。

競爭性的群體,如商業競爭對手,則常被視為低溫暖。

能力(Competence)

群體或他人,是否能力、有效率、有才華。

人們對於群體或他人的刻板印象,來自於對於他們的「溫暖」與「能力」的評估。

這兩個維度組合起來,就形成了人們對不同群體的刻板印象。

刻板印象的四種類型

根據 暖度 和 能力 的高低組合,刻板印象內容模型(Stereotype Content Model)將刻板印象分為四個象限:

高溫暖 / 高能力(敬佩型,Admiration)

人們會將高溫暖、高能力的人,視為既友善又有能力,因此受到尊重和欽佩。人們對於自己所屬的群體、自己親近的朋友、社會上的成功且樂善好施的人,都會有這樣的刻板印象。

高溫暖 / 低能力(憐憫型,Paternalistic Stereotype)

人們會將高溫暖、低能力的人,視為友善但無能力,引發同情或憐憫。例如老人、身心障礙者、感覺弱勢的家庭主婦。

低溫暖 / 高能力(嫉妒型,Envious Stereotype)

人們會將富有的精英、競爭對手、比自己還高成就的人,視為有能力,但不友善,因此可能引發嫉妒或敵意。

低溫暖 / 低能力(鄙視型,Contemptuous Stereotype)

人們會對不友善且無能的人,容易引發鄙視、蔑視或厭惡。例如不友善的社會邊緣人、無家可歸者、被污名化的群體。這些人具有低能力,如果他們具有高溫暖,則會被憐憫,但如果不具有高溫暖,則會被鄙視。

刻板印象導致行為

不同的刻板印象內容會導致不同的行為,例如:

  • 敬佩群體 → 支持或合作
  • 憐憫群體 → 提供幫助但也可能輕視
  • 嫉妒群體 → 敵視或競爭
  • 鄙視群體 → 排斥或忽視



網紅人設或偶像人設的塑造

網紅、偶像的人設(persona),在粉絲與閱聽人心中,也會形成刻板印象。

讓人欽佩的網紅人設

通常,我們會希望粉絲欽佩網紅,如果網紅給人們一種高能力(有能力、有效率、有才華),但又很溫暖的感覺(對自己或對於社會有正向意圖、友善、真誠、樂於合作),則會讓粉絲與閱聽人產生欽佩的情感。

讓人嫉妒的網紅人設

但是,如果只是塑造出高能力,卻沒有溫暖的感覺,則只會讓粉絲羨慕、嫉妒網紅(偶像)。例如,單純營造出社交名媛的印象,但並沒有讓人有溫暖的感覺,這樣的人設,只會引人嫉妒。

讓人憐憫的網紅人設

如果塑造出來的網紅人設是低能力,但具有高溫暖,則會引發粉絲的遺憾與憐憫,某些網紅走悲情路線,引發粉絲的憐憫之心,就是這樣的原理。

讓人鄙視的網紅人設

如果塑造出來的網紅人設,不但是沒有能力,也沒有溫暖,則只會引發閱聽人的鄙視。

衍伸閱讀

Cuddy, A. J., Fiske, S. T., Kwan, V. S., Glick, P., Demoulin, S., Leyens, J. P., ... & Ziegler, R. (2009). Stereotype content model across cultures: Towards universal similarities and some differences.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, 48(1), 1-33.

Lee, T. L., & Fiske, S. T. (2006). Not an outgroup, not yet an ingroup: Immigrants in the stereotype content model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, 30(6), 751-768.

Goodwin, S. A., Gubin, A., Fiske, S. T., & Yzerbyt, V. Y. (2000). Power can bias impression processes: Stereotyping subordinates by default and by design. Group processes & intergroup relations, 3(3), 227-25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