韓劇如何影響消費行為?人們為何會被抖音、短影音影響?敘事傳輸理論的解釋

2024-09-21

消費者看了很多韓劇,就會想去韓國,想吃泡菜與韓式料理,想要買韓國家電、韓國車,覺得三星手機也不錯。同樣的,消費者看了很多抖音、IG、Facebook、YouTube影片或短影音,會受到影片所影響,慢慢的被影片中傳達的價值觀與態度所同化。許多抖音裡面常出現的用語,也慢慢地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。這樣的現象要如何解釋呢?敘事傳輸理論(Narrative Transportation Theory)可以提供可能的解釋。

敘事傳輸理論是指人們被傳輸到一個故事(敘事)之中時,人們的認知、態度、意圖,都有可能根據故事而發生改變。人們沈浸在故事之中時,故事會傳輸給人們體驗,讓人們脫離現實、產生強烈的情緒與動機、讓人們彷彿身在其中。故事本身的一些要素,包括內容(人物、情節)與話語,都會引發心理意象,來促進敘事傳輸。

敘事傳輸要達到效果,大概故事體裁與戲劇性,會明顯影響敘事傳輸。用白話文來說,韓劇之所以吸引人,是因為韓劇好看。抖音短片之所以吸引人,是因為洗腦。單純只用「文化侵略」這樣的意氣用事講法,是太簡化了。如果韓劇拍得不好看,韓劇會有效果嗎?不會啊!如果抖音不吸引人,有人要看嗎?很多抖音影片被放到Facebook、Instagram與YouTube,一樣成為洗腦影片,這是因為緊湊好看。

代入情境是敘事傳輸的運作原理

閱聽人沈浸於敘事之中,是敘事傳輸理論的運作原理。用更為通俗的字,是觀眾代入(或被帶入)故事情境之中。因為代入敘事情境之中後,可能將情境中的行為,帶到日常生活。因此消費者的決策與行為,會受到故事所影響。

感染力是敘事傳輸的關鍵

除了消費者的沈浸與代入,敘事的感染力更是敘事傳輸的關鍵。一個好的敘事,能將情感感染給閱聽人,讓閱聽人感同身受。

許多戲劇能讓人瘋狂,讓人入迷,為劇中的人物哭泣,這表示具有感染力,能將情感傳輸給閱聽人。

影片、短影音、小說、故事都要具有敘事傳輸能力,才有票房

單以創作物來說,無論是電影、短影音、小說、故事的,都要有良好的敘事傳輸能力,才能讓閱聽人代入到故事中,才能讓閱聽人受到影響,才能將訊息傳輸給閱聽人。

因此,敘事傳輸能力是這些創作物是否成功的基本要件。

品牌故事:敘事傳輸的應用

品牌故事提供品牌起源與發跡的過程,並傳達品牌的理念。如果品牌故事做得好,消費者被成功的傳輸到品牌故事中,認同品牌故事,則消費者將會更加認同品牌。

要讓品牌故事能夠傳輸給消費者,品牌故事所展現的品牌定位,必須要與消費者的自我定位相同,才能感同身受。

感同身受的口碑:敘事傳輸可解釋口碑的影響力

有些口碑,無論正面或負面口碑,撰寫的內容像是一個故事,是一段敘事。因為故事具有感染力,其他消費者閱讀口碑時,將自身代入於情境之中,對於當事人所接受到的正面或負面體驗,感同身受,因此消費者會受到影響。

從這個角度來分析,一個詳細陳述的體驗過程的正面或負面口碑,對於其他消費者的影響是較為全面的,因為其他消費者在接受到該則口碑的敘事時,完整體驗過程的口碑,讓閱讀者有被敘事傳輸的可能。消費者帶入該情境後,受到口碑的影響,進而影響對於廠商(服務提供者)的態度。

影片中的產品置入:讓敘事傳輸能發揮效果

影片中的產品置入,因為產品與故事融為一體,因此,更容易將訊息傳輸給消費者。只是,為了避免產品置入讓敘事傳輸的過程中斷,產品置入的方式常常不能太過明顯,但不明顯的置入,有可能未能將產品訊息傳輸給消費者,這是其中的一個限制。

網紅的置入現已成為重要的產品代言方式,主要原因之一在於許多網紅能夠不露痕跡,或者利用不干擾敘事傳輸的方式,將產品訊息置入於影片之中。若能置入產品,清楚的說明產品,卻又不影響敘事傳輸,則閱聽人對於影片內容的專注、沈浸、代入,將會有助於產品訊息的吸收。

戲劇中切入廣告對於敘事傳輸的中斷:敘事傳輸的失敗原因

傳統的電視廣告在影片播放過程中進行廣告插播,現今YouTube影片也會進行廣告插播,這些廣告插播都會造成敘事傳輸的中斷。此一中斷有可能會將閱聽人抽離故事情節,讓閱聽人回到現實,而因此中斷了敘事傳輸。

但是,廣告是必要之惡,也是行銷的基礎。而插播廣告是效果最佳的廣告形式之一,因此,戲劇中切入廣告仍屬於常態。

影片的快轉可能影響敘事傳輸:敘事傳輸的失敗原因

消費者對於影片的不耐煩,而進行影片快轉,這可能讓消費者的沈浸降低,影響到敘事傳輸。因此,與其製作很長的影片,但消費者不耐煩的快轉影片,另一個選項是製作較緊湊劇情的影片,讓快轉變得沒有必要。

劇情緊湊的影片的極端,是短影音,利用十數秒到數十秒左右的時間,進行敘事傳輸,因爲劇情緊湊,已無快轉空間。

原始理論名稱只有「傳輸」Transportation,為方便了解才加上「敘事」

敘事傳輸理論(Narrative-transportation theory)的理論名稱,其實只有transportation,要翻譯成中文,也只能翻譯成傳輸理論或運輸理論,或是傳輸模型、運輸模型,但這樣的理論命名,真的太容易跟交通運輸扯在一起了,只翻譯成傳輸 ,名稱失去了精髓。雖然這個理論後來又被稱為Transportation-imagery model,翻譯成中文是傳輸想像模式,但仍沒有辦法讓人輕易理解理論的內涵。因此,還是應該幫這個理論加註一個字:敘事(narrative),比較容易懂。因此,用Narrative Transportation敘事傳輸會比較容易理解。


參考文獻

Green, M. C., & Brock, T. C. (2000). The role of transportation in the persuasiveness of public narratives.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, 79(5), 701-721.

Green, M. C., & Brock, T. C. (2003). In the mind's eye: Transportation-imagery model of narrative persuasion. In Narrative impact (pp. 315-341). Psychology Press.

Green, M. C. (2004). Transportation into narrative worlds: The role of prior knowledge and perceived realism. Discourse processes, 38(2), 247-266.

Green, M. C., Brock, T. C., & Kaufman, G. F. (2004). Understanding media enjoyment: The role of transportation into narrative worlds. Communication theory, 14(4), 311-327.

作者:

汪志堅,臺北大學資管所特聘教授

https://sites.google.com/view/prof-wang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