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們內心深處的想法或信念:內隱理論
面對同一件事,每個人有不同的信念、假設、因果推論?但人們為什麼這麼想呢?人們會根據自己所形成的信念,來認識自我、認識世界,並決定自己的思想、情感、行為。這背後,有個內隱的想法,內隱於個人心中,是在我們成長歷程中,逐步形成的。這種內部的信念與因果推論,稱之為內隱理論(implicit theories)。這些信念通常未經嚴格科學驗證,但會影響人們如何理解和解釋現象或行為。
內隱理論不是理論,是一堆信念與假設
簡單來說,內隱理論是「人們心中的假設性理論」,這些理論源自於日常經驗、文化背景或個人觀察,而非經由科學方法得出的。
您也許注意到,很多時候寫內隱理論時,會用複數形(theories),因為這不是一件事,而是一堆信念。不過,也有人寫成單數形theory。
內隱人格理論 (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)
內隱理論有很多衍生理論,討論於人格的,稱為內隱人格理論。
某些人的內隱人格理論,會用少量的資訊,來推斷他人性格特徵的傾向。例如,「一個人很有禮貌」可能會讓人自動推測他「善良」或「可靠」。用禮貌來推論善良與可靠,當然不是正確的推論,但確實是人們常做的是,因此是個內隱理論。
人格是否會改變?還是與天俱來?這也是個內隱知識。不會改變的人格,可以用「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」來說明。會改變的人格,則可以用「性格變化」來解釋。
內隱智力理論 (Implicit Theories of Intelligence)
人們對於智力的推論,各自也有一些看法。而且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:
- 固定型(原始論文稱為實體型(entity theory of intelligence),意指智力固定不變。也就是聰明才智是與生俱來。
- 漸變型(原始論文稱為incremental theory of intelligence),意指智力可透過學習來提升。也就是聰明才智是後天養成。
不同的想法,展現出不同的行為
以課程選擇為例,不同的想法,會導致不同的課程選擇行為。
- 相信聰明才智是與生俱來的人,會選擇將容易的課程,以展現能力。會購買能展現自我,掩飾弱點的產品,相信命中注定。
- 相信聰明才智是後天養成的人,會選擇較具有挑戰性的課程,以提升能力。會購買能夠讓自我成長的產品。會相信命運可塑。
內隱理論是人們心中的想法
此想法不一定正確,但為人們所相信
人們心中的內隱理論,通常無法清楚表述。且這些內隱理論,多基於個人經驗和直覺,而非科學實證。
- 例如:某位雇主可能心中有一個內隱理論:「有效率的員工會準時、穿著整齊」,並用此特徵來推測一個員工的整體工作表現。
即便人們不自知該內隱理論的存在,該內隱理論仍會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、態度和決策。

內隱理論與常民理論很類似,但不相同
內隱理論(implicit theories)與常民理論(lay theories),有些類似,但並不相同。
常民理論在講的是一些具體可以陳述出來的「知識」,這些「知識」為人們所相信,但不一定具有科學證據。人們對於常民理論,信以為真,但不一定為真。常民理論的形成來源是日常經驗、文化、傳統觀點、教育。
內隱理論(implicit theories)通常是未必能明確意識到或表述出來的思想、情感、行為。形成來源可能來自深層次的社會化過程,常常是潛移默化地被內化的信念。
延伸閱讀
Dweck, C. S.,Hong, Y. Y., & Chiu, C. Y. (1993). Implicit theorie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likelihood and meaning of dispositional inference.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, 19(5), 644-656.D
weck, C. S.,Chiu, C. Y., & Hong, Y. Y. (1995). Implicit theories and their role in judgments and reactions: A word from two perspectives. Psychological inquiry, 6(4), 267-285.
Dweck, C. S., Chiu, C. Y., & Hong, Y. Y. (1995). Implicit theories: Elabor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model. Psychological inquiry, 6(4), 322-333.
Dweck, C. S. (2011). Implicit theories. Handbook of theories of social psychology, 1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