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個品牌元素之間,相加之後,是達到綜效?還是抵銷:集合理論的解釋

人們對品牌的評價決定於品牌的各元素,人們將對各品牌元素的評價,彙整為對品牌的評價。這些品牌元素,會彼此交互作用。集合理論(Assemblage Theory)解釋了集合內元素的互動。

消費者對品牌的評價,取決於品牌的文字名稱、商標logo、視覺設計、識別系統、廣告、廠商、公司員工、實質產品、產品包裝、製造來源國、設計來源國、銷售通路、售後服務、消費者口碑評價等各個因素的整體評價,人們將這些評價,彙整為對於品牌的評價。所有事物其實都是一種集合,將許多異質的具體或抽象元素集合起來,人們對事物的態度,會受到組成該事物的組成元素所影響。這些組成元素之間,會彼此交互作用。集合理論(Assemblage Theory)提供一個可能的解釋。

對於行銷人員來說,如果能有一個品牌,購買者都是貴婦,那麼,不用什麼廣告,這個品牌就會是奢華品牌,對吧!

但相反的,如果一個奢侈品品牌,產品很棒,但都沒有貴婦願意購買,就很難變成奢華品牌,對吧!

如果有個品牌,貴婦很願意購買,產品很高級,但是卻使用非洲的童工來生產,沒有企業社會責任,這個品牌也很難長久,對吧!

品牌,是個集合體,集合很多的內容。集合理論可以對此提供解決。

集合理論Assemblage Theory

集合理論源於哲學,主張事物是由異質的抽象或實體元素及符號所組成,這些異質的元素並不彼此獨立疊加,而是存有交互作用。

集合的組成元素,可以是物質層面的元素(例如物體、空間、資源),也可能是非物質的元素(例如想法、語言、規範)。

集合理論的核心觀念:互動

集合的核心是互動。各個元素之間,只有通過持續互動,才能使得集合長期存在。若互動停止,集合將不復存在。

  • 集合內元素的持續互動,使得集合可以長期存在。
  • 如果集合的內部元素間的互動停止,集合將不復存在。
  • 若集合加入新的元素成員,集合可能會產生質變。

元素形成集合的過程中,會有交互作用,這個交互作用可以是加乘,也可能是抵銷。因此,集合理論意味著一加一可能是超過二,或可能會少於二,而非一定等於二。

舉例來說,如果廣告沒有提及品牌的文字名稱、商標logo,這廣告就不會是品牌宣傳的一部分。如果品牌是訴求奢華高品質,但員工卻是低薪,兩者互不配合,這對於消費者來說,就有品牌定位的問題。

因此,品牌的文字名稱、商標logo、視覺設計、識別系統、廣告、廠商、公司員工、實質產品、產品包裝、製造來源國、設計來源國、銷售通路、售後服務、消費者口碑評價等元素,共同組成了消費者的品牌評價。

集合理論的核心概念

集合理論的核心思想,是異質元素(heterogeneous components)的集合,但這集合不是把元素進行簡單疊加,而是相互作用後的產物。

異質元素(Heterogeneity):

集合是由不同性質的元素構成,這些元素不必是同一個層次。

舉例來說,品牌是由品牌文字名稱、商標logo、視覺設計、識別系統、廣告、廠商、公司員工、實質產品、產品包裝、製造來源國、設計來源國、銷售通路、售後服務、消費者口碑評價等元素來組成,「產品」與「公司員工」是不同層次。但是,品牌這個集合體,包含「產品」與「公司員工」。

元素間關係(Relations):

元素間的關係,可以是偶然的和臨時的,而非固定不變的。集合體的結構和功能,可能隨時間改變。

集合理論不是簡單疊加,而是相互作用。

去中心化(Decentralization):

集合體並沒有固定的中心,也沒有單一主體,而是透過多元元素間的互動,來加以實現。

領域化與解域化(Territorialization & Deterritorialization):

元素間的關係,界定範圍後,形成某種穩定的結構,成為一個集合體。

但元素間的關係,也可以被打破,或重新配置,形成新的集合體。

多層次(Multi-scalarity):

集合體可以在不同的層次上運作,例如個人層面、社會層面、經濟層面,甚至全球層面。

集合的變遷:元素的新增、退出、修改

任何集合體,都可能有新的元素不斷地進入集合。也有舊的元素不斷地退出集合。有些元素也有可能進行改變。

新進入的元素,若與原本元素相一致,會使集合趨於穩定。

新加入的元素,若與原本元素不同,會讓集合體改變。

網紅人設也是集合體

品牌形象是個集合體,網紅人設也是個集合體,對吧!網紅人設不是決定於單一的一個因素或是少數因素。很多各層面的因素,共同決定網紅人設。

網紅的爆雷事件,會重新改變網紅人設的集合體。原本的人設不復存在,新的人設因為這個爆雷事件而被調整。

延伸閱讀

DeLanda, M. (2016). Assemblage Theory.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.

Hoffman, D. L., & Novak, T. P. (2018). Consumer and object experience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: An assemblage theory approach.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, 44(6), 1178-120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