折扣商品旁,放上昂貴的原價商品,就會賣得很好,這如何解釋呢?定錨效果的解釋

2024-10-01

將消費者不認識的新車,放到昂貴的豪車旁邊展示,消費者對於這台新車的資訊所知有限,因此會因為旁邊的昂貴豪車,而對新車給予較高的評價,認為這台新車也是類似等級的車,這是為什麼呢?有經驗的銷售人員,會將折扣商品旁,放上昂貴的原價商品,就會賣得很好,這如何解釋呢?定錨效果(Anchoring Effect)可以解釋這樣的特殊現象。為了產生定錨效果,許多服飾、化妝品、女性內衣...,即使高檔百貨專櫃不一定賺錢,也一定要在高檔百貨設置專櫃,以將自己定錨成與高檔產品相提並論,彰顯這是屬於全國性、高品質、高級的品牌。消費者在進行消費決策時,如果對於產品不熟悉,會依賴一些參考點所提供的資訊,這些參考點,就是一種錨點,就像船隻下錨一樣,定錨之後,漂浮的範圍不大,只要定錨點附近微幅移動。

當人們對於產品缺乏瞭解時,定錨效果會產生作用。此時,人們會根據參考點所提供的線索為基礎,進行調整後,做出決策。
當人們對於產品缺乏瞭解時,定錨效果會產生作用。此時,人們會根據參考點所提供的線索為基礎,進行調整後,做出決策。


定錨效果

定錨效果(Anchoring Effect)也可翻譯為錨定效果、錨定效應、定錨效應,是一種心理現象,意思是個人的判斷或決定會受到參考點的影響,這個參考點就是「錨」。

這個錨可以是有關的資訊,也可以是無關的資訊。有關的資訊當然會是購買決策的決定因素,但無關的資訊為什麼也會變成購買決策的因素呢?這就是定錨效果產生的認知偏誤。旁邊放的豪車,跟要銷售的車子,並不是同一台,甚至也根本不同品牌,為什麼那一台「無關」的汽車,也會影響消費者對於這台新車的評價呢?因為定錨效果的干擾影響。

定錨效果產生出始值,再進行調整

定錨效果是指個人進行決策時,會從起始值出發,再逐步調整,產生最後的決策。定錨就是決定起始參考點。定錨效果是一種認知偏誤,認知的過程中,受到參考點的影響,參考點可以是有關或無關於該決策的資訊。

消費者進行決策時,如果毫無參考點,則需要耗費很多精神,才能進行決策。為了簡化思考決策的過程,參考點是常見的作法。定錨效果的關鍵是參考點,而同化對比理論的焦點也在於參考點是列於同化區與對比區,因此定錨效果與同化對比理論,有一些關聯。

定錨效果影響產品定位

一個產品被定錨為低價產品,消費者對該產品的價格區間估計,就不會太高。反之亦然,當一個產品被定錨為高價產品,消費者就會願意付出比較高的價格。

這樣的講法雖然正確,但並不是指所有產品都應該定錨成高價、高品質產品!簡單舉例來說,飯店附設的咖啡廳,若被定錨成非常昂貴的咖啡廳,就不容易有非飯店住房的消費者來消費。定錨這麼高,對於咖啡廳的營收,沒有幫助。為了避免被錯誤定錨,有些五星級飯店,寧願讓星巴克或其他連鎖咖啡店進駐飯店的咖啡廳,因為星巴克與各種連鎖咖啡店的品牌定位固定,不會被錯誤定錨,這有助於避免被錯誤定位。

再舉另外一個例子,中國有一些電動車,推出市場時,不斷的強調技術「遙遙領先」,這樣的廣告宣傳陳述,可以將新推出的電動車定錨成最高等級的汽車,但如果品質未能達到消費者對於最高等級汽車的要求,此一定錨將反而遭致責難,認為品質並不如宣稱。定錨的更高,對於該產品的品質要求就會跟著提高。因此,絕對不是說定錨在最高品質,就是最好的行銷宣傳方式。

定錨效果可以用在很多用途

定錨效果可以幫助消費者進行決策,例如讓消費者覺得物超所值。在許多餐廳裡面,都會提供較為高檔的套餐,價格也較高。但除了這個較為高檔高價的套餐外,也會提供較為划算的選項。將高檔高價的套餐,與較為划算的套餐,兩種套餐放在一起,較為划算的套餐將會展現出較高的CP值,讓人覺得很划算,銷售額自然能夠提高。當然,想要享受,且不在乎價格的人,則還是會選擇最高檔的選擇。

舉例來說,2024年8月的台灣手機銷售量排行榜,是以實售價約略1萬元左右的中階手機Samsung Galaxy A55 奪冠,而且這是接連幾個月奪冠了,銷售量勝過當時的Apple iPhone 15 128G(iPhone 16仍未推出),也比銷售排名排行約在第12名的Samsung旗艦機S24賣得好,這是為什麼呢?如果中階手機真的比較好賣,Samsung幹嘛還要推出旗艦機呢?專注在中階手機不是很好嗎?除了因為旗艦機利潤較高以外,旗艦機可給予中階手機作為定錨效果,證明Samsung可以做出旗艦機,削減一些旗艦機功能後的中階手機,性能價格比更高,更划算。當消費者發現Samsung旗艦機Galaxy S24的實售價需要2萬元到3萬元,但A55只要1萬。兩台手機放在一起,消費者就會開始比較哪一台比較划算。看起來,1萬元的A55,價格只要S24所需的2萬元的一半或三分之一,CP值似乎較高,現場的購買決策也就因此被影響。這種現象,其實也是一種定錨效果。(銷售量可參見 https://www.onion-net.com.tw/news_detail/115)

與定錨效果相關的理論

定錨效果是一種現象,與定錨效果相關的理論,包括:展望理論、同化對比效果、框架效應、參考點。這些理論之間,存有相關,但彼此討論重點不同。

定錨效果:

判斷或決定會受到參考點的影響。

展望理論:

不確定下的決策,會計算相對於參考點來說是報酬或是損失,且人們會偏好確定結果的選擇,高估損失造成的價值,低估報酬帶來的價值,並高估微小機率事件的發生率。

同化對比效果:

每個人在態度標準上,都有一個接受與拒絕的區間(Latitudes of Acceptance and Rejection),落在態度標準可接受區間內的想法,會被欣喜地接受,產生同化效果,相反的,落在態度標準可接受區間之外的想法,則會被拒絕,產生對比效果。(資料來源:汪志堅,消費者行為,第七版,全華圖書,2021,第5章第2節)

框架效應

訊息的陳述方式時所呈現的涵義與正負面訊息,會影響決策。

參考點

進行決策時的參考點。若是進行價格決策,則為參考價格。

參考文獻:

Tversky, A., & Kahneman, D. (1974).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: Heuristics and Biases: Biases in judgments reveal some heuristics of thinking under uncertainty. science, 185(4157), 1124-1131.

Wilson, T. D., Houston, C. E., Etling, K. M., & Brekke, N. (1996). A new look at anchoring effects: basic anchoring and its antecedents.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: General, 125(4), 387-402.

Furnham, A., & Boo, H. C. (2011).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anchoring effect. The journal of socio-economics, 40(1), 35-42.

作者:

汪志堅,臺北大學特聘教授

https://sites.google.com/view/prof-wang/